未来十年,能活下去的品牌都做好了这件事——品牌资产积累

    2025-10-08    发表阅读:10

在消费市场从“增量竞争”转向“存量博弈”的今天,一个残酷的现实正在上演:据《2024年中国品牌生存报告》显示,过去三年,国内快消行业品牌淘汰率高达47%,而存活超过十年的企业中,91%都将“品牌资产积累”列为核心战略。当流量红利见顶、价格战难以为继,品牌资产正成为企业穿越周期、抵御风险的“护城河”。未来十年,真正的赢家,必将是那些把品牌资产刻进DNA的长期主义者。

 

一、品牌资产:比流量更持久的“商业货币”

品牌资产并非虚无缥缈的概念,而是可量化、可运营的战略资产。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数据,2024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的平均品牌资产达238亿美元,占企业总市值的35%。这意味着,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支付的溢价、重复购买的忠诚度、面对危机时的信任度,共同构成了品牌穿越经济周期的“抗风险能力”。

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,头部品牌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(年均占比超8%)、用户社群运营(私域活跃度达行业均值3倍)和场景化品牌故事,将品牌资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份额:2024年其用户复购率达62%,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8个百分点。反观部分昙花一现的新势力,虽靠短期流量红利快速起量,但因缺乏品牌资产沉淀,在补贴退坡后销量迅速下滑,最终淡出市场。

 

二、三大维度:构建品牌资产的“黄金三角”

品牌资产的积累绝非偶然,而是系统化运营的结果。成功的品牌往往在以下三个维度形成闭环:

1. 认知度:抢占用户心智的“第一印象”

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阈值越来越高。通过“视觉锤+语言钉”的组合策略,建立独特的品牌认知,是积累资产的第一步。例如,某咖啡品牌以“第三空间”为核心定位,通过统一的门店设计(全球超6000家门店视觉识别率达95%)、标志性产品口味(用户味觉记忆度测试评分8.7/10)和场景化营销(年均举办超2万场线下活动),让“专业、温暖”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。2024年其品牌认知度达89%,成为目标客群“咖啡消费”的首选联想。

2. 美誉度:从“被知道”到“被信任”的跨越

美誉度的核心是品牌与用户的“情感连接”。这需要品牌在产品质量(品控合格率达99.8%)、社会责任(ESG评级连续三年AA级)和用户服务(售后响应速度<15分钟)上持续投入。数据显示,2024年消费者对“有明确社会责任主张”的品牌信任度提升42%,且这类品牌的用户推荐率(NPS)达71分,是普通品牌的2.3倍。

3. 忠诚度:从“一次性购买”到“长期共生”

loyalty的本质是用户与品牌的“价值共生”。通过会员体系(付费会员复购率达78%)、数据化用户运营(标签体系覆盖用户生命周期12个关键触点)和个性化服务(定制化产品占比提升至25%),让用户从“消费者”转变为“品牌共建者”。某运动品牌通过“线上社群打卡+线下赛事运营”模式,培养出超500万核心用户,其年度消费贡献占比达总营收的63%,且用户留存率连续五年保持在85%以上。

 

三、长期主义:品牌资产的“复利效应”

品牌资产的积累如同滚雪球,短期内投入可能看不到立竿见影的回报,但长期来看,其“复利效应”将持续放大。据BCG研究,品牌资产每增长10%,企业估值将提升15%-20%,且在经济下行期,品牌资产排名前20%的企业,营收下滑幅度比行业平均水平低30%。

未来十年,市场竞争将从“产品功能战”升级为“品牌价值战”。对于企业而言,与其追逐短期流量红利,不如深耕品牌资产: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(建议占比不低于营收5%)、用户数据中台建设(覆盖全渠道用户数据)和品牌故事的一致性传播,让品牌成为用户心中“不可替代”的选择。

 

结语:品牌资产,是企业最硬的“底牌”

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,品牌资产是唯一确定的“长期主义红利”。它不仅是企业抵御风险的“防火墙”,更是穿越周期、实现持续增长的“发动机”。未来十年,那些愿意沉下心来积累品牌资产的企业,终将在存量竞争中脱颖而出——因为用户记住的不是产品,而是品牌;市场淘汰的不是企业,而是没有资产的商业模式。

品牌资产的积累,从来不是选择题,而是生存题。

 

  • ●  礼包1:送价值9800元的《招商系统能量音乐》光碟一套

  • ●  礼包2:送价值12800元《招商哥》会议营销策划方案和流程

【在线报名】

公司名称:
 

请填写详细公司的名称

姓        名:
 

请填写你的2-4个汉字的真实全名

号        码:
 

请准确填写你的11位手机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