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花 20 万找招商公司,只招到 2 家‘凑数’加盟商;承诺‘月签 10 家’,结果 3 个月零成交,退款还被拖。” 这是零售品牌找招商公司的常见噩梦。2025 年招商行业数据显示,65% 的零售品牌曾被 “伪招商团队” 坑害,而选对靠谱团队的品牌,招商效率提升 4 倍,单月签约量最高达 18 家。
从 “交钱后无人管” 到 “精准匹配加盟商”,零售品牌与招商公司的合作,关键在 “会筛、会验、会控”。掌握这套筛选方法,才能避开 “割韭菜” 陷阱,让招商公司成为扩张助力而非成本负担。
1 先避坑:“割韭菜” 招商团队的 3 个典型套路
不靠谱的招商团队,往往带着 “套路” 上门,这 3 个特征一眼就能识破:
1.1 承诺 “拍胸脯”,数据 “瞎吹牛”
张口就来 “月签 15 家、3 个月满编”,却拿不出同类型零售品牌的成功案例;
夸大加盟商质量,说 “都是有百万资金的优质客户”,实际多是 “想零成本创业的新手”;
回避关键问题,问 “如何筛选加盟商”“后续服务有哪些” 时,含糊其辞只说 “放心交给我们”。
某零食品牌曾被这类团队坑 25 万,招到的 3 家加盟商均因资金不足 3 个月闭店。
1.2 收费 “藏猫腻”,合同 “埋陷阱”
低价引流:先收 “5 万基础费”,后续以 “推广费、物料费” 为由不断加钱,最终花超 30 万;
合同玩文字游戏:写 “保障签约 10 家”,却没注明 “加盟商需符合品牌标准”,最后塞来 10 家不合格客户算交差;
退款难如登天:约定 “未达标退 50% 费用”,但设置 “需配合 10 场招商会” 等苛刻条件,品牌根本无法满足。
1.3 服务 “甩手掌柜”,售后 “消失不见”
收完钱就变脸,前期天天对接,收钱后一周不回消息;
只负责 “拉人头”,不管加盟商质量,某服装品牌被介绍的加盟商,竟连门店都租不起;
不管后续转化,加盟商签约后出现选址、运营问题,招商公司一概不管,全推给品牌方。
2 再筛选:靠谱招商团队的 5 个硬核标准
选招商公司不是 “看报价、听承诺”,而是 “查实力、验案例、审细节”,这 5 点必须达标:
2.1 案例要 “对口”,不是 “数量多”
优先选 “深耕零售赛道” 的团队,如专注便利店、零食店、社区超市招商的,比 “啥行业都接” 的更专业;
要求看 “近 1 年同类型案例”,如你做社区超市,就看他服务过的超市品牌 “签约量、加盟商存活率”,附加盟商联系方式可核实;
拒绝 “跨行业案例”,某生鲜品牌曾信了 “做餐饮招商的团队”,结果因不懂零售逻辑,3 个月零签约。
2.2 流程要 “透明”,不是 “模糊化”
提供 “全流程服务清单”:从 “加盟商画像梳理→精准引流→意向筛选→签约跟进→售后对接”,每步都有明确标准;
公示 “加盟商筛选标准”:如 “资金 50 万以上、有零售经验优先、认同品牌理念”,避免 “凑数加盟商”;
定期给 “进度报表”:每周更新 “引流数据、意向客户名单、沟通进展”,品牌可实时监控。
2.3 引流要 “精准”,不是 “广撒网”
问清 “获客渠道”:靠谱团队会说 “零售创业社群、本地加盟展会、短视频精准投放”,而非 “全网发广告”;
核实 “客户精准度”:要求看 “意向客户资料”,如 “想在县城开超市、有 20 万资金、做过便利店”,比 “仅留电话的泛客户” 更有价值;
算清 “获客成本”:靠谱团队单客获客成本多在 200-300 元,远超或远低于这个范围的要警惕。
2.4 收费要 “合理”,不是 “低价或高价”
优选 “基础费 + 绩效提成” 模式:如基础费 8 万 + 每签约 1 家提 5000 元,比 “一次性交 20 万” 更有保障;
拒绝 “天价套餐”:某零售品牌曾被收 40 万 “独家服务费”,结果签约量还不如 10 万的普通团队;
合同明确 “退款条款”:如 “3 个月未达约定签约量(如 5 家),退基础费的 60%”,且无苛刻附加条件。
2.5 团队要 “专业”,不是 “嘴皮溜”
对接人需 “懂零售逻辑”:能聊出 “零售加盟商的核心顾虑(如选址、供应链、库存)”“不同零售业态的招商差异”,而非只说 “能招到人”;
有 “售后对接团队”:不是 “签约即结束”,而是协助品牌做 “加盟商开业初期对接”,如某靠谱团队会帮加盟商对接品牌供应链,降低品牌方压力;
愿意 “按需调整”:根据品牌定位(如高端超市、平价便利店)调整加盟商画像,而非 “用一套模板套所有品牌”。
3 最后控:合作中的 3 个保障动作
签合同不是 “结束”,而是 “开始”,这 3 步能确保招商公司 “不偷懒、不敷衍”:
3.1 明确 “KPI 指标”,避免 “模糊承诺”
合同写清 “量化目标”:如 “3 个月内输送符合标准的意向客户 50 个、签约 8 家、加盟商存活率不低于 80%”;
设定 “阶梯奖励”:如签约超 10 家,每多 1 家提成增至 8000 元,激励团队多招优质客户;
约定 “惩罚条款”:如未达目标,按比例扣基础费,加盟商存活率低于 70%,扣部分提成。
3.2 参与 “关键环节”,不是 “全放手”
加盟商筛选环节 “亲自把关”:招商公司推荐后,品牌方要面谈,核实 “资金、经验、理念” 是否匹配;
招商会等重要活动 “全程参与”:看团队 “现场控场、品牌讲解、客户答疑” 是否专业,及时纠正偏差;
意向客户沟通 “共同跟进”:品牌方与招商公司分工,如招商公司做初步筛选,品牌方讲 “产品、政策”,提升转化率。
3.3 留存 “证据资料”,避免 “纠纷无据”
所有承诺 “写进合同”:如 “月签 5 家”“加盟商存活率 80%”“提供 1 年售后对接”,口头承诺一概不认;
保存 “沟通记录”:微信、邮件、会议纪要等,尤其是涉及 “服务调整、目标变更” 的内容;
索要 “加盟商资料备案”:包括 “签约合同复印件、联系方式、开业情况”,便于后续跟进与纠纷核实。
4 避坑提醒:3 个绝对不能碰的 “雷区”
不查案例就签约:某品牌仅凭 “团队说服务过 100 个品牌” 就交钱,结果案例全是伪造的;
全凭低价选团队:某超市品牌选了 “基础费 3 万” 的团队,因无实力引流,最终花 3 万买了 “零客户”;
签完合同全放手:把所有工作推给招商公司,自己不监控、不核实,直到发现问题已亏几十万。
零售品牌找招商公司,本质是 “找合作伙伴,不是找乙方”。靠谱的团队能帮你 “快速扩店、筛选优质加盟商”,不靠谱的只会 “浪费钱、耗精力、砸口碑”。记住 “先避坑、再筛选、后管控”,才能让招商合作成为品牌扩张的 “加速器”,而非 “绊脚石”。
若想了解更多招商合作技巧,请通过官网联系我们!
(本文参考ai大数据制作,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出入,仅供参考)